文章详情

通义再战AI助手市场,能否成功逆袭并脱颖而出?
通义再战AI助手市场,能否成功逆袭并脱颖而出?

近日,阿里巴巴旗下的AI应用“通义”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沉寂后,终于迎来了重大变革。据多方媒体报道,通义已正式从阿里云体系中剥离,并入阿

更新:

2025-01-04 12:00:01

近日,阿里巴巴旗下的AI应用“通义”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沉寂后,终于迎来了重大变革。据多方媒体报道,通义已正式从阿里云体系中剥离,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,此次调整涉及To C方向的产品经理及相关工程团队。

这一变动标志着阿里对AI大模型业务方向的重新规划和通义应用的重新定位。作为阿里在AI领域的明星产品,通义系列由达摩院研发,此前主要以MaaS的方式,通过阿里云对外提供服务。

据了解,通义应用最初是作为大模型的一部分,被打包进To B服务中,主要用于展示阿里的技术实力,吸引B端用户的关注。因此,尽管通义App上线时间较早,但一直较为低调,缺乏足够的宣传。此次剥离后,通义应用正式从B端转向C端市场,踏入了竞争激烈的AI助手应用市场。

然而,此时的通义已失去了先发优势,市场上已有Kimi、豆包、文小言等AI助手占据领先地位。为了尽快在C端市场站稳脚跟,通义应用开始关注DAU、MAU等指标,积极寻求拉新获客的途径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阿里和字节在AI领域的策略似乎正在发生转变。阿里一直擅长B端客户服务,而字节则擅长C端产品化能力。如今,阿里希望通过整合智能信息事业群业务,押注通义和夸克,在AI To C方向打开缺口;而字节则期待豆包在C端的成功,能够带动B端的规模化转化。

回顾通义的发展历程,早期它曾是最具C端基因和爆款气质的AI应用。作为国内首个上线的AI助手应用,通义一度凭借“全民舞王”等出圈内容,吸引了大量关注。然而,随着热度的消退,通义开始变得低调,功能上新宣传不积极,逐渐被其他竞品超越。

究其原因,通义对自身定位出现了摇摆。它更像是阿里AI功能的展示橱窗,不同AI功能来自不同业务团队,各自为营,功能升级步调不统一。C端用户只是钩子,B端用户才是真正目标。这种定位导致通义在C端市场缺乏竞争力,用户增长缓慢。

如今,通义再次转向C端市场,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市场上的AI助手主要分为两类:一类是靠投流换取增长,如豆包、Kimi;另一类则是轻投入,重自然留存增长,如文心一言和通义。从用户体量来看,Kimi、豆包、文心一言属于第一梯队,通义则处于第二梯队。

为了缩小差距,通义需要在营销获客方面加大投入。然而,投流是一笔注定赔本的买卖,对于资源有限的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来说,如何合理分配资源成为了一个难题。与此同时,豆包作为字节在AI助手市场的重头戏,内部重视程度远高于通义,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源的倾斜投入。

尽管如此,通义仍然有机会在C端市场取得突破。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,用户对AI助手的需求日益增加。通义需要统一内部各项AI功能,形成合力,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。同时,与夸克的合作也将为通义带来新的机遇。夸克在下载量和用户量上远超其他AI应用产品,但通义在AI原生和未来增长空间方面更具优势。两者在资源争夺、功能差异化等方面需要做出取舍和平衡。

桌面端市场也将成为通义的一大发力点。当各家都卷向移动端时,桌面端的市场空白逐渐显现。通义与夸克的合力有望在PC端上演“围剿”豆包的场景,为阿里在AI时代占据一席之地。

Copyright © 2024 版权所有:星火智游网 闽ICP备2024051747号